我国火电行业飞速发展火电装机容量居于世界
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电力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产业,电是连接电厂与用户、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基础平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电力消费总量跃升世界首位;工业用电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明显;电力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电力市场结构加速完善,增量配延续升温、售电侧改革持续推动,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新增装机规模逐年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火电行业飞速发展,火电装机容量居于世界首位,已站到了世界电力工业的顶峰。中国水电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新增装机范围创历年新高,新增装机的结构和地区布局进一步优化。
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已达5712万千瓦,比1949年增长近 0倍;年发电2566亿千瓦时,增长近59倍。其中火电装机容量 984万千瓦。20世纪80年代,广蓄、岩滩、漫湾、隔河岩、水口等水电站“五朵金花”相继建成;20世纪90年代,五强溪、李家峡、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到2000年底,随着万家寨、2滩、小浪底、天生桥、大朝山等一大批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77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二。
从1996年起,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和用电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11年底,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到达48万千米,变电容量达到22亿千伏安,电范围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777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7%,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
电力消费规模走过了由小变大、屡上台阶的光辉历程。1978年,全国电覆盖率不到一半,全社会用电量仅为2498亿千瓦时。199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终究突破1万亿千瓦时,随后电力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全社会用电量由1万亿千瓦时上升至2万亿千瓦时用了8年(1997——2004年);在随后的9年中,每 年上一个台阶,分别在2007年、2010年和201 年实现了 万亿、4万亿、5万亿千瓦时的突破。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达到6.4万亿千瓦时,比改革早期增长了24倍多,比全部美洲或欧洲的用电量还多。
电规模持续壮大
40年来,中国电范围不断壮大。1978年,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仅2. 万千米,2017年到达68.8万千米,增长了29倍;变电容量由2528万千伏安攀升到 7. 亿千伏安,增长了147倍。电建设保证了新增17亿千瓦电源并,满足了新增6万亿千瓦时的电量需求,支撑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人口位居世界首位。
1979年,国家先后明确了电力工业发展要走联道路,要走“西电东送”道路。1989年,第一条±500千伏葛沪直流输电线路将相距约2000公里的四川与上海联系到一起,拉开了跨区联的序幕。2011年11月,随着青藏±400千伏联工程的投运,除台湾外,全国联格局基本形成,资源配置能力在世界独领风骚。2017年,全国跨省交换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与200 年相比增长了8倍),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六分之一。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最高电压等级为 0千伏,1981年出现500千伏,1989年出现±500千伏,2005年出现750千伏,2009年建成投运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晋东南—荆门),我国电进入特高压时代;2010年建成投运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云广、向上),我国又迎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时期。目前正在建设的±1100千伏新疆准东—安徽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24千米),年底将建成投运,届时将再创纪录。
当前,我国在特高压、智能电、大电运行控制和新能源并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部份核心技术实现从“追赶、跟随”到“中国创造”“中国引领”。
工业用电结构不断优化
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并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工业用电比重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出现S型走势。
1978——2000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轻工业迅速崛起,食品、纺织等行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发展呈轻型结构,手工劳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绝对优势;同时,服务业刚刚起步,用电增速较快。受此影响,工业用电比重延续下落,但仍然高于71%。2001——2008年,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钢铁、铝业、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快速成长带动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工业用电比重有所回升,但由于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用电比重回升幅度有限,约为75%。2009年至今,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依托高投资、重化工业主导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部分工业行业产能明显过剩,工业经济增长进入下行周期,用电比重总体出现快速下滑趋势,到达40年来的最低值69%。
工业用电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在工业化初期阶段(1978——2000年),轻工业为经济的主导力量,四大高耗能(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同)和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下同)年均用电增速基本相当,分别为7. %和6.6%,增速慢于全社会用电增速。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2001——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化特点日趋凸现,四大高耗能和设备制造业年均用电增速较上一阶段明显提升,增速分别达到15.2%和16.9%。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009年至今),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以后,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工业延续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呈逐渐下落态势,年均增速仅为5.8%,不及工业化早期阶段水平,但设备制造业用电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年均增速为9.4%,成为“新常态”后拉动第二产业用电增长的新动力。
从用电增速差异来看,2014年之前,生活性服务用电增速整体快于生产性服务用电增速,2015年至今,生产性服务业用电增速明显赶超生活性服务业,体现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的阶段,服务业支撑工业生产的能力有所提升。
电力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978——1985年,主要解决电力供应严重短缺问题。推行“集资办电”,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1987——2002年,主要解决政企合一问题。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二十字方针”和“因地因制宜”的电力改革与发展方针。
2002年2月的“五号”文件,主要任务是“厂分开、竞价上”。同时,还进行了东北、华东等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和主辅分离、节能发电调度、大用户直接交易、发电权交易、农电体制改革等探索。2002年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水电建设投资难的窘境,使得我国的水电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刚刚启动后的2004年,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就先后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成为第一。并从此,再无反复。到今天,无论是我国水电的装机、还是发电量,都已经是排在世界第二国家的 倍以上。
2015年 月的“九号”文件,主要内容是“3放开、1独立、3强化”。目前,新电改获得积极进展,不仅交易机构基本搭建、输配电价改革全覆盖、市场化交易电量超预期、新的配售电主体不断涌现、电力现货市场开启试点、交易规则与市场监管初步建立,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市场化改革,促进了电力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广大工商业用户实实在在分享了改革红利。2016——2017年,国家通过核定省级电输配电价、扩大电力直接交易、完善基本电价履行方式等降低电价,让工商企业分享电改红利2000亿元以上,累计下降用能本钱超过 200亿元,促进了实体经济的振兴。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一新的历史坐标下,我国电力消费形势将延续工业化后期以来的特点,总量持续增长,产业、行业结构继续优化,人均电力消费水平将达到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在新的出发点上,以更加优良的电力消费支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小儿便秘治疗老年痴呆症后期并发症
小孩积食用什么药好
- 上一页:马来西亚客户来访德工
- 下一页:合康变频17台高压变频器顺利通过检验出口
-
天德钰快充协议芯片产品线成熟 能够满足客户多种不同需求
5V 0.5A曾是iPad充电的标配,而随着1000-2000mAh的大电源开始出现,传统的充电功...
2023-12-24
-
装修,别抱“侥幸心理”,避开这6个点,要新颖更得安全
作为一般的有钱,买的房子都太大,所以改行建工程的时候很多人为了就让家...
2023-11-16
-
3-2!拒绝黑八奇迹 太阳拿下天王山 保罗顶入划水仅6分 照赢不误
北京时间4月27日上午,NBA季后赛一直展开,备受关切的西南部第一与第八的周...
2023-10-27
-
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老人就该“撤出”了,爸妈亲自带孩子才最好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结婚,有了孩子们再次,则会因为各种原因,比...
2023-10-20
-
6月美国新车销量下滑24%,为1996年以来最差水平
超群轿车讯 据外媒报道,加拿大轿车生产厂和贸易商该学会(SMMT)发布的数...
2023-10-17
-
我们毕业啦!济南大学城实验至善二期莘莘学子毕业典礼
2022年6月11日,济南大学城实验初中部, 2019级至善学子毕业仪式在高年级悦动...
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