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思想与道家传统医学节能

检测设备2020年10月16日

《周易》的思想与道家传统医学!

《周易》的基本思想是阴阳转化与天人感应。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宁宙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是生命运动的规律,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同样也不例外。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太阳、地球及其形成的气象变化,都能在生物体内引起反应。受自然界周期节律的影响,人类发现了生物钟、发现了药物在不同季节的药性,形成了独特的中医理论:医易同源。人体也由阴阳组成。阳为动,阴为静;阳主生,阴主死;阳为升,阴为降。扶阳抑阴是中医的基本手段。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升降出入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在站成立四周年之际又获得的一项巨大荣誉。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天人同构是通过天人相应来体现的。

1天人同构理论的科学性

自然大律即是宇宙自然基本规律,符合天地人以及自然万物的生、长、壮、老,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传统理论认为,天体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大宇宙与小宇宙存在着对应关系,具有相近的构造。现代科学也承认天人同构的存在。美国人类学家沃森在《生命潮流》一书中指出,每个人体内的液体是古代海洋的完美再现,我们血液中的钠、钾、镁和原始海洋里的是相同的。妇女月经期大多数与月亮的节律同步,即行经期较多集中在月消期前后,排卵期较多靠近月满期。美国罗斯马瑞斯教授也提出类似理沦,指出满月的新月期间,人的血管比其他时间容易破裂,心脏病的发作频率增高,谋杀案件也较平时多,这说明天人相应的理论是有科学依据的。

2中医药的自然属性

中药取材有植物、动物、矿物三大部分,受各种不同自然环境的条件影响,药物形成四气五味。天为阳,气生于天,故亦为阳,随季节气候变化,药物有了寒热温凉之分;地为阴,味生于地,故亦为阴,随地气五行及方位所属,于是药物有了酸苦甘咸淡。五运六气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古代医家不失时机地根据当年的司天之气储备相应的药物,这种药材得专气,效力专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五月开花前采摘的臭梧桐叶,降压作用强,开花后作用弱,八月左右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一日之内,中药的有效成分亦有不同。以水仙为例,有效成分最低的时间是上午十点及晚上十点,含量最高的时间是清晨六点及下午十四点。

因此医中高手按季节掐着点采药是得道医至理的,地域有东西南北中之分,由于每个地区的特定条件,五味亦随之偏属,所以古代医家讲究道地药材,这一点亦为当代研究所证明。如当归挥发油含量甘肃岷县出产的含0.4%,四川汶县出产的含0.7%。用药取象比类是医易互通的另一个要点。凡药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人心,荔枝核似睾丸而入肾;有因性相从者,如润者走血分,燥者入气分,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有因气相求者,如香气入脾,气焦入心;有因质相同者,如头入头、干入身、枝入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哪儿补哪儿,又如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等等。

3中药性能的整体观

老子认为,下是上之基,后为前之依;认为自然而然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用。

宇宙遵从整体观,人也要遵从整体观,故形神兼俱。中医药也如此,以全息思想衡量,萃取是不可取的。每味中药,虽有特定的性能功效,即得一气之偏,但用易经理论看,它仍是一个阴阳复合体。一味中药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小复方,具有多种功能。如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减慢心率,增强收缩力,缩短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一味中药,在用水煎煮时,一些有效和看似无用的无效成分都能溶解到汤液中,往往无效成分对有效成分的活性有重要意义。还有的药物本身同时具备有毒和解毒两种有效成分互相和解、互为利用,少了谁都不合适。这就是道医的对立统一。因此,现代很多药厂将中药材中的所谓有效成分析出,认为可浓缩加强药效,其实这种方法并不可取,是一种没有完全弄懂中医药理论的做法。

有的中药材还运用河图洛书、后天八卦之数和卦象来解释其性味功效,如人参,三五叶,阳数,离卦中之阴也,属坎水;阿胶、生地以水济火,正是以坎填离。

生死反掌,千里毫厘,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察隐、回天、通变、万全是传统医学发展的立身之本,穷理尽性、格物致知是传统医学所应秉持。只有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方能中悉人事。延年治病的目的及原则就是调和阴阳。张景岳说:医道虽繁,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唐代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在他的《类经图翼医易》中说:医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莱布尼兹说:易是科学之祖。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道理,中医学研究、阐明人体阴阳盛衰消长的机制,两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共通之处,所以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两者同源于对事物阴阳变化的认识。医易同源不仅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骄傲,更是人类医学前进的方向,光明的道路,奋斗的指针。

4《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观

传统养生学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里明确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个整体看待。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事社会之中,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存在。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自然环境因素,还有社会层面以及心理方面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了的客观事实。中医养生从天人相和七情六欲等致病因素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并贯穿在病因考查、诊断治疗以及保健预防的的各个环节中。如强调养生要顺四时而适寒暑。

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暗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淮南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金元时期朱丹溪亦说: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先病之前。人的生命不可能永恒,但却可以通过养生达到防止未老先衰、延长生命这一持续不败的纪录长度、提高生命品质。这种预防为主的养牛思想告诉人们,必须自幼注意养生,将养生融人生活之中,尤其在生理年龄转折阶段尤为关键,更要高度重视。如能持之以恒,既可防衰抗老,也能有效抑制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的产生。

这种防病抗衰思想与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周易系辞下》中云: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这种注意矛盾转化、防微杜渐的辩证哲学思想是中国古哲学的精华。

同时,《黄帝内经》还从天人一体论、天人合一论出发,不仅深刻揭示了人体生理变异与自然宇宙变化的一致性、相符性、合谐性,而且提出了人为天地之所贵的命题,把人提到了一个比天地更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素问宝命全形论》言: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之所以贵,就在于人能参与天地自然的变化,成就天地自然的生生之大德。《素问六微旨大论》言: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因而,天枢以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素问气交变大论》)正因为如此,《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言: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从而把人从自然界中区别了出来,给人的存在赋予了一种特殊的价值使命,摆止了天与人的相互关系。

理疗科
石嘴山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岳阳哪有专治白癜风医院
相关阅读
卧室不安装双人床,而是直接在地面三脚"它",省空间显宽敞

客厅不重新安装双人床,而是直接在地上上装"它",自治区自由空间纯宽敞 我...

2024-04-24
“90后”女孩魏林玉打造“浪漫”志业:将艺术融入生活

魏林玉在艺术创作生活空间。 唐启浩 辨 当中新网四川6同年28日电 题:“90...

2024-04-21
太离谱!郭艾伦1年只输1场球,4大赛全胜,刘翔没有理由不给他MVP

北京星期4月27日,丹东男子篮球门之前赢得了季末的CBA总冠军,但是这次的冠...

2024-04-02
大S结婚照曝光!具俊晔一本正经哑肩太僵硬,她笑得欢快却太端着

大s和具俊晔的再婚可谓相互合作共赢,尤其是对具俊晔来说,随即通过再婚...

2024-03-09
热门 抱怨是最浪费力气且没用的事情。 内心强大,是抗击一切痛苦的前提。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在当下。

热门 抱怨是最浪费力气且就让的事情。 内心强盛,是抵御一切病痛的前提。...

2024-01-31
纪录片客串最主要的三大类型

许多人说明的是,短片主要是用来纪实的,对纪录一个人都有确实性的敦促,...

2024-01-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