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0亿元诱惑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
200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范围到达4400亿元,这诱使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1面向中国出口,一面积极谋求本土化生产。 日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200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配套规模已到达4400亿元。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对中国市场汽车需求总量的最新预测,国内汽车保有量2005年将到达 56 万辆,2010年到达5669万辆,2020年将达到1 10 万辆。而美国P r icew a te rh ou se C oop e rs分析家麦克·麦肯齐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驶入了发展快车道,2012年将至顶峰,届时,中国将占世界汽车市场的 0%。 国务院的数据也好,美国分析家的预言也罢,均表明,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2004年的发展低潮,中国汽车市场仍被世界长期看好,而这也为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业内专家对200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范围进行了拆分,2004年中国全年生产汽车约507万辆,每辆车以销售10万元计算,约有5000多亿元的产值,零部件配套产值在其中占60%,到达约 000亿元;另外,售后维修市场约有27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零部件销售收入大约占1/ ,到达800多亿元,再加上2004年零部件(发动机和轮胎除外)出口额约有80多亿美元,总计人民币640亿元。以此合计,我国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了440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000多亿元,已基本上与整车销售持平。 据业内专家介绍,依照国际通行标准,成熟的汽车行业,其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因而可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空间仍然很大。 日德对华出口领先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巨大空间,自然吸引了在全球“嗅寻”利益空间的零部件供应巨头们,一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国内汽车的价值链正在向零部件领域转移。而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要想真正与国际接轨,自然也不能离开“进口”这1渠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和A s im co技术有限公司(一家在华的外资零部件供应商)的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进口的汽车及零部件总额到达了112.7亿美元,比200 年增长了9 亿美元。“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进口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美国一位分析家如是说。在200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总额中,日本和德国的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美国则被远远抛在了后边。数据显示,日本列首位,对中国的出口额为 9亿美元,德国紧随其后,达到 0.2亿美元,列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国第三位的是韩国,额度为11.6亿美元,而美国供应商的产品额仅是日本的1/9,只有4.901亿美元,而且包括原装的零部件和修理用的零部件。 虽然美国的供应商,在中国的市场仅仅分得了一小块蛋糕,但是与200 年相比已经有了提高。200 年,美国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仅仅排列在第8位,甚至排在巴西和中国台湾之后。而2004年美国已排在了第四位,所占的进口市场份额已从200 年的2.9%提高到4. %。 “过去我们的重点不在中国,但现在不同了,我们将更加关注中国”,身为美国T r ico P rodu c ts公司亚太市场总监的D an C o llin s说,他2004年末受聘于该公司,主要任务是提高T r ico的产品在中国进口市场中的份额,并逐渐实现公司产品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该公司以生产汽车雨刷闻名,年销售额达到5亿美元。 在华生产能力增强 2004年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变化,反映出有更多的新产品被国外的汽车制造商引进到中国。例如通用汽车在2004年末,开始在中国引进凯迪拉克CTS进口车型的零部件,但是随着本地生产量的增长,国外零部件厂商向中国出口零部件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200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虽然继续呈增长趋势,但只比200 年增长了21.2个百分点,而200 年与2002年相比,却增长了175.2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进口额的下降部分缘由归因于2004年中国汽车销售增长放缓。但是它也反应了在过去几年,来自外国的零部件生产厂商在中国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中国本地供应商产品质量的提高。 以德尔福为例,200 年德尔福中国公司从美国进口了超过1亿美元的零部件产品,但是,随着德尔福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建立的一个本地化供应基地并投入使用后,在德尔福中国公司提供的所有零部件产品中,进口所占的份额正在逐渐缩减。德尔福作为最早在华投资的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之一,11年来在华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建立了14家合资或独资企业,200 年在华企业合并报表收入达6.5亿美元。而根据德尔福最新发布的2004年度的公司财政初步报告,2004年德尔福全球收入达287亿美元,比200 年增长2%,其中非通用业务收入达1 2亿美元,比200 年增长20%,占全年总收入的46%,创德尔福历史新高。 阿文美驰公司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他们在华的销售额就开始成倍增长,虽然从目前来看,他们在华销售总额还不到公司年销售额的1/10,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燃了他们的兴奋点,“今后,我们要在中国采购最好的原料,在中国当地制造,实现零部件的本地化”,阿文美驰的一位高官如是说。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跨国零部件巨头都想在中国增强本身生产能力。美国TRW(天合)汽车集团2004年8月,将亚太区总部转移到上海,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极大重视。他们认为中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TRW不仅要在中国制造产品,还要在当地发展技术。 中国渐成世界工厂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已成为国际汽车市场的一部分。而逐渐扩大的国内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需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来华投资设厂,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中国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数依赖整车生产厂,处于被动、服务的地位,自主研发能力弱,虽在某些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但在关键零部件方面的开发能力基本空白,需要依赖进口。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开始积极展开了国际合作,努力提高自身的应对剧烈竞争的能力。 据专家介绍,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零部件集团,许多都是位居世界500强的企业,它们在带来技术和资本的同时,为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导入了全球化、中性化、同步化、模块化等先进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据悉,仅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法国法雷奥车灯、美国伟世通、日本理研、美国李尔等跨国汽车零部件团体扩产和投资,投资规模超过 0亿美元。 据统计,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公司在我国已设立了14家独资和合资企业;伟世通已在南昌、北京、长春、上海设有工厂,并将其亚洲总部从日本东京迁往上海,计划在我国建厂达到两位数;而另外一家零部件巨头博世也在我国拥有150多个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站。全球“最大的、独立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国采埃孚团体,目前在中国的独资和合资企业已扩大到15家,其中独资公司9家,合资企业6家,该集团表示将进一步拓展其在华业务。(来源:中国商报)
剖宫产术后怎么防止腹胀便秘小儿厌食吃什么药好
丁桂牌薏芽健脾凝胶
-
上海统筹设置常态化采样点:固定 +便民+流出
北京将依托市大数据中心提供者的新科技游戏平台,根据“跨国公司白名单”...
2023-09-27
-
清代白玉盘龙龙纹墨床
明代白玉螭琢墨床 尺寸:长:7.45厘米,宽:4.47厘米,高:1.27厘米,为重:...
2023-09-23
-
曝张丹峰五一终于回家,洪欣选择再次原谅了他,夫妻关系持续增长!
就让晚间,张丹峰终于一篇八百多别号的短文首度发表意见了不正直旋涡。 ...
2023-09-20
-
又一富豪入驻!恒生银行出手投资新加坡!
作为全球建筑业富豪榜的李泽楷,其建筑业的一举一动,一直是很多人高度重...
2023-09-19
-
6.3万亿的融资租赁业,迈入关键转折点
近几年,借贷借助于租产业持续发展处在导向革命性本质生活中所,反转了经...
2023-09-18
-
百万网红“过度防晒”引争议:越令人满意自己,越不在意这件事
学时王为通识词典已上线1914/2000词条 今天是学时王为陪伴你终身蜕变的第317...
2023-09-16